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(俠客島·兩會觀察)

“我生在黃河邊,長在黃河邊。童年記憶里,黃河是一條泥糊糊的河,F在,旅游觀光公路通到河邊,黃河水也清亮不少!苯衲耆珖鴥蓵,一位代表這樣向我講述她眼中的黃河變遷。
母親河之變,折射出新時代十年中國的生態巨變。十年間,中國地表水Ⅰ至Ⅲ類斷面比例提升了23.3個百分點,上升至84.9%,接近發達國家水平;中國成為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;中國的土壤、海洋環境質量也有顯著改善。
在政府工作報告中,“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”是今年工作重點之一!吧钊胪七M環境污染防治”“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,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”“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,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”“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,發展循環經濟,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,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”“持續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”……一項項任務宣示著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。
“綠色發展”為啥越來越受重視?一位代表說得好:“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,是老百姓的共同心愿!
環境就是民生。人居環境舒心、城鄉風貌宜人,才有真正的高品質生活。全國兩會上,不少基層代表提及家鄉發展變化時,不僅說到更“富”了,也強調當地變得更“美”了。人民追求的美好生活中,生態文明建設是重要一環。
環境也是動能。生態就是觸手可及的公共產品,一些來自農村的代表談到,當地正是靠端起“生態碗”、吃上“旅游飯”,蹚出了一條脫貧致富新路。綠色,是大自然饋贈人類的寶貴財富。
我國“富煤缺油少氣”的能源格局決定了煤炭在穩定能源供應、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。我旁聽過一個代表團小組會議,代表們聊起如何實現綠色轉型,都各有灼見:“煤炭是‘壓艙石’,綠色發展不是不要煤,而是怎么高效清潔利用好”“傳統能源和新能源要‘兩條腿走路’,在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的基礎上,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,確保如期實現‘雙碳’目標”……立足國情有序推進綠色轉型,是代表們的共識。
中國發展已從拼速度轉向重效益,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。綠色,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。在保護中開發、在開發中保護,中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必將讓綠水青山常在,讓生態優勢永續。
銳聆/文
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推薦閱讀
相關新聞

提供新聞線索
- 評論
- 關注